这个问题就是医疗上常说的手术适应证,任何手术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功能的严重损害,长期疼痛,行走困难,功能障碍,常见的关节畸形包括膝内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屈曲畸形,膝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经过其他保守治疗未能改善,或者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考虑做膝关节置换。目前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和青中年的类风湿膝关节炎。
有几种情况不适合做膝关节置换:1.感染;2.活动结核;3.严重神经肌肉疾病。
膝关节置换是近30年来医学领域中较为成功的手术方式之一,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一周就能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这个手术对术者及术后康复团队的要求较高,而且有一定的感染、血栓等风险,并不能将其当作修复膝关节的“万金油”。
置换膝关节需要考虑“要不要”和“能不能”两个问题,一般只有当膝关节疾病发展到晚期,并且经过正规锻炼、用药无法获得缓解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而身体条件是否允许手术,关节内是否有感染等都需要做进一步评估,评估后才能决定“能不能”置换。

膝关节置换并不是把膝关节换掉,而是换掉膝关节被破坏的关节面。手术中,首先,将坏了的关节面切除(仅仅几毫米),并将骨刺清理干净;然后,将人工关节面镶上,即提供了新的可供磨损的关节面,又消除了再长骨刺的隐患;最后,将关节冲洗干净,缝合好,再次确认可以完全伸直打弯才行。患者术后可以放心进行功能训练,不用担心伤口裂开或者关节松动脱位。

做了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买菜、旅游、运动都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保护,尽量延长使用年限。

第一,确保术后关节可以完全伸直,并能够至少弯曲100度以上。有研究表明,弯着腿走路时膝关节磨损很大。
第二,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训练,肌肉无力和韧带过度松弛也会加重磨损。
第三,要避免一些有害动作,如长时间深蹲、大重量负荷等,这也会加重磨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定期复查,与你的主刀医生保持联系,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手术目标:
(1)纠正膝关节内翻、外翻、屈曲畸形,恢复下肢正常力线;
(2)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
(3)恢复膝关节无痛行走功能。
具体手术步骤包括:
手术入路采用前正中切口,获得膝关节内外侧软组织平衡,合理截骨,选择合适大小的假体,正确放置股骨和胫骨假体,合理的假体旋转定位,良好的髌股轨迹。如果有骨缺损,应根据缺损类型做相应处理。膝关节置换是一个技术要求很高的手术,与医生的手术经验,每年做的手术例数有密切关系,需要熟练的手术技术。有人称之为“毫米工程”,意思是术中1毫米的差异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效果,可见其手术的精细与精确。
具体手术技术包括:
(1)良好的下肢力线;(2)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3)一致的屈伸间隙;(4)良好的髌骨轨迹;(5)符合要求的截骨与假体安放;(6)严格的无菌技术和微创理念。
手术完成了并不意味疗效就一定好,术后康复锻炼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极大,合理的术后康复指导很重要。一般来说,术后2~3天可以下地站立,逐步扶助行器行走。同时,良好的术后镇痛对于顺利进行康复至关重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潜在并发症风险包括:
(1)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2)感染;
(3)、髌股关节并发症;
(4)血管神经并发症;
(5)假体周围骨折等。做好充分术前准备,过硬的手术技术,良好的术后处理可使并发症风险减少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