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宾中山医院

宜宾市第一医疗集团中山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办分院专科联盟医院

Yibin Zhongshan Hospital

Yibin Zhongshan Hospital

健康知识
小儿疝气如何治疗?
来源: | 作者:ybzsyy | 发布时间: 2022-05-20 | 808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儿疝气如何治疗?

概述:

组织或器官进入他处,导致正常解剖位置改变

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和膈疝等

不同类型疝的症状不同

脐疝大多可自愈,其他类型疝多需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是什么?

是指人体内的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可将疝分为成人疝气和小儿疝气(pediatric hernia)。其中,小儿疝气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和先天性膈疝等。

小儿疝气有哪些类型?

小儿疝气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和先天性膈疝等。

腹股沟疝

包括斜疝和直疝两种,直疝在儿童极罕见,因此,临床上以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

该病男孩多见,主要是由于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使得患儿存在先天性的解剖异常,当腹压增高时(如剧烈哭闹、咳嗽、便秘),腹腔内容物通过鞘状突疝出,当安静或平躺后缩小或消失。

小儿疝气有哪些诱发因素?

小儿腹股沟疝、脐疝的诱发因素是能够引起腹腔内压增加的情况。

经常哭闹;慢性或剧烈咳嗽;长期便秘;剧烈运动;腹水等其他引起腹腔内压增高的疾病。

小儿疝气有哪些典型症状?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可复性肿物,多数无自觉症状。

肿块通常在腹腔内压升高,如咳嗽、哭泣或用力屏气等情况下出现,在安静、平躺后缩小或消失。

肿块变硬且伴触痛提示嵌顿可能,患儿常有腹痛、哭闹、频繁呕吐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处理。

当您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提示可能存在疝气或者合并嵌顿疝等,需及时就医:

腹股沟或阴囊有肿块反复出现,在哭闹、咳嗽、活动时出现或增大,而安静或平躺时消失。脐部反复出现柔软的肿物,在孩子哭闹、咳嗽或便秘时出现或增大,平静或入睡后消失。

上述肿块不能通过手法复位,肿块变硬且有触痛,伴有发烧、腹痛、哭闹、呕吐、易激惹等表现。

患儿有反复发作气喘、呼吸困难或反复上腹胀、腹痛、呕吐、吐奶

等情况,无法找到其他明确病因。

小儿腹股沟疝

自愈的可能性很低,手术是根治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段,具体手术时机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婴幼儿脐疝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以观察和非手术治疗为主,多数在2岁左右时会自愈,只有少数脐环较大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如果发现肿块异常增大或变硬,或肿块区域的皮肤温度、颜色发生改变,或患儿异常哭闹、发烧、呕吐等情况时,提示可能疝

发生嵌顿,是本病的危急情况,需立即就医,行急诊治疗。

小儿疝气有哪些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主要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传统手术也叫开放性手术,主要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管修补术等,手术目的是结扎腹内脏器进入疝囊的通道,其弊端是无法探查对侧是否有隐性疝。

腹腔镜手术也称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

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其优点是创伤

小,恢复快,而且可以同时探查两侧腹股沟,以免遗漏对侧的隐性疝。

术后并发症

疝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炎

和血栓形成等,发生率与个人病情有关,婴幼儿相对较低。

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可出现阴囊血肿,一般不需处理,通常1个月左右可自行消退。

术后护理

小儿疝气术后需卧床休息3~5天,避免咳嗽及剧烈运动,术后约1周可下床走路,日常活动不受影响,术后1~3个月内避免奔跑、跳跃等剧烈运动。

此外,腹股沟疝患儿在术后可出现阴囊血肿,通常在约1个月可自行消退,需注意观察,监测疾病恢复情况。

小儿疝气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尽量减少孩子哭闹和屏气,以免因为腹压升高引起疝气加重;

尽量避免婴幼儿发生感冒,以防止剧烈咳嗽导致疝气突出;

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如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引起腹压增高的可能;